《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使用手册
当前位置:应用征文 > 夜逛知网工具书

夜逛知网工具书

圣诞的夜晚,室友们都去happy了,留下我独守空房。

今晚的美好时光就留给虚拟世界吧,于是打开了电脑,兴致勃勃的点击可爱的小企鹅,准备找几位知心朋友神聊海侃,可朋友们的头像一个个都灰乎乎的,不免失望起来。看来大家都去happy了,只有我成了圣诞老人的弃儿。想到这里,我的心也随之灰暗起来。

突然,QQ里跳出一条消息:“中国知网免费啦,注册一个新账号就可以下载啦,赶紧去吧!”。这是一位叫海子的学友给我的留言。她知道我正忙于课题资料的收集,这等好事当然不会忘记我。

中国知网是我们这些学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虽然学校图书馆安装了知网的镜像系统,但内容不够齐全,更新也不及时,所以还是愿意直接到中国知网查资料,每当发现好文章时,只有通过银行卡或者手机短信充值后才能得到全文,为此花了不少银子。如果知网真的免费了,那今天就来个畅快下载吧。想到这里,我的心又亮堂起来。

知网的期刊库、博士论文库、硕士论文库是我最熟悉的。而工具书库因为新鲜出炉,还没有好好使用过,于是单击鼠标一头扎进了《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地球人都知道,工具书是含金量最高的图书,也是知识的高度浓缩和集大成者,如果电脑里能收藏几个大部头的工具书,岂不美哉?

当我通过“书目索引”寻觅心中的那几个大部头时,我好惊诧!没想到工具书也如此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中国文学大辞典》、《数学辞海》、《中国酒文化辞典》、《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湖湘文化大辞典》、《中国昆剧大辞典》、《汉字英释大辞典》、《谜语字典》、《世界名贝鉴赏辞典》、《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中国方术大辞典》、《中国宫廷生活大辞典》、《四书五经辞典》、《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毛泽东大辞典》......真是形形色色、数不胜数,我可大开了眼界。

随意打开了《诺贝尔文学奖要介》。本书汇集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关知识、获奖评语和授奖词。获奖评语有点惜墨如金但说服力极强,授奖词虽洋洋洒洒却令人玩味,于是联想到我们学校给那些“三好学生”们写的获奖评语和授奖词,实在有点陈词滥调,乏味无趣,如果有关人员看了这部书,或许能写出精彩的评语和授奖词吧。

当进入《中国药膳大辞典》的页面时,我十分惊叹于中国人的养生智慧。这部书里汇集了7000多个药膳方,有益气健脾类、开胃消食类、滋阴生津类、安神益智类、润肠通便类....,等等。当读到“一醉散”药膳方时,我立即复制下来电邮给了表兄。因为我的表兄,三十出头,早生华发,这个方子说:“槐子16克,旱莲草1.6克,生地黄40克。上为细末,无灰酒1瓶,将药投酒内,密封之,浸20日。可乌须黑发”。表兄天生好酒,这样的方子似乎是专为表兄这样的好酒之徒准备的。既品尝美酒,又乌黑头发,想必表兄应该重谢我吧。

虽然工具书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也难觅华丽动人的词藻,却蕴藏着某种神秘的力量,吸引我乐此不疲的翻阅了一书又一书,浏览了一条一条。小小的词条浓缩了万千世界,花不多的时间即可获得大量的知识----这实在是一条积累“吹牛”资料的捷径。

当然,几千部工具书、1000多万词条的数据库恐怕谁也没有能力完整阅读。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凭兴趣挑挑捡捡。圣诞之夜,似乎缺了点学术兴趣,每当遇到那些具有专业面孔的工具书时,暂且绕道而行,等有需要再仔细查阅;而像《近代碑帖大观》这样的工具书对我这种不谙书法艺术的人来说,往往先走马观花的看看目录,再蜻蜓点水般的抡几幅帖子饱饱眼福就可以走人;只有《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比较吸引我的眼球。关于帝王后妃们的那些事,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也是疑惑最多的。虽然有大量的历史小说、历史剧以及各类讲坛在为我们做各种解读,但大都为某些片断。中华几千年的王朝兴衰与薪火相传在我的脑子里仍如一团乱麻,比如说:汉武帝是刘帮的第几代孙?三国是如何形成的?唐高祖是隋炀帝的什么人、又是如何夺得了隋的政权?宋王朝是如何兴起的?嘉靖皇帝为什么不是上一届皇帝的儿子?乾隆的母亲是谁、他有几个后妃?等等。而《中华帝王后妃大辞典》则用最精炼的文字细数了从远古黄帝轩辕氏到末代皇帝溥仪及其后妃们的生平功过,以帝王后妃为线将中国历代王朝的承继关系梳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恍然大悟,其实学习中国历史也不难,只要看看帝王后妃们的简历就OK了。难怪有人说: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帝王家族史,我看这话有道理!

夜愈来愈深,感觉越来越好。不知不觉中,鼠标点到了《誉称大辞典》。所谓誉称,应该就是美称,是对人和事物的赞誉性的称谓吧。将古今中外几千种美称汇编成册,供人参阅,实在是一个好创意。比如说,孔子因创立了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领袖,而获得“素王”之誉;西汉辞赋家东方朔因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汉武帝前谈笑取乐,班固在《汉书》中称誉他为“滑稽之雄”。……像“东方维纳斯”、“皇后之冠”、“无字的百科全书”、“一代天骄”这样美好的称号都赋予了历史上的人和事。想着这么多美好的称谓,心情愈加美好起来。

或许只有圣诞的夜晚,才有这样的闲情“逛”工具书库吧。平日里为了写论文,我们总是借助各式各样的数据库,追求以最快最直接的办法一次命中,因而很难体验到这样的闲情,也少了很多“逛”的乐趣。

在这个工具书库里,我也尝试了“一次命中”的方法:在检索框输入“书”,一次命中了40多个关于“书”的条目。这些条目来源于40多部不同的工具书。不同的工具书给了我们不同角度的解释,如:《汉字源流字典》详细介绍了“书”是如何从甲骨文流变为今天的模样,又是如何从最初的本义演变为今义的;《万字字谜辞典》则以“书”为谜底出了一个谜面:“两口半残齐问卜”,很显然,这是拆拼法,“口”字半残取“┐”,两个 “┐”相拼再加“卜”字就是“书”了;而《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则不厌其烦地罗列了50多个“书”的别名,每一个别名下都有典故或出处,像“韦编”、“牙签”、“方册”、“心画”、“玉简”……都是“书”的别称。在“牙签”条下提供了这样的出处:“文房萧洒无余物,惟有牙签伴玉人(出自《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想想此刻的自己,不也情同此景吗?我禁不住感叹:我们的祖先太有才了,每个汉字都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一首诗。

由此联想到,“逛”工具书库如同主妇们逛超市。如果有闲情的话,主妇们喜欢在超市里漫无边际的逛,看到心仪的东西就忍不住往购物车里放,结果逛得大包小包,欢喜而归,仿佛自己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如果只想买块面包的话,主妇们常常目不斜视的直奔面包区,凭感觉和经验,挑选几样上好的面包就走人;“逛”工具书库也是如此,有闲暇的时候,你可尽情的跟着鼠标游荡于大部头的工具书和小小的知识条目之间,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复制、或浏览,或收藏,其结果是大部头的工具书和精致的词条塞满了电脑和人脑,那种富有的感觉不亚于逛得大包小包的主妇们。如果你只是想查一个字词、或者找某一个专业术语,那就直奔快速检索区,输入这个字或者专业术语就解决了,如:你想知道“黄帝”姓什么,只要在检索框内输入“黄帝”,马上就知道:黄帝原姓公孙,因生长于姬水之滨,改姓姬。因居轩辕之丘,故以轩辕为名。同理,如果你想了解“低血糖症”是怎么回事,只要输入“低血糖”,你不仅知道了“低血糖”的病理、症状、治疗、用药、保养等知识,或许还能得到几个祖传秘方、民间偏方呢。

过道里传来了零零碎碎的脚步声,狂欢的人们正在陆续赶回。而我却“逛”性正浓。